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朱延丰突厥通考序
banner"
>
朱君延丰前肄业清华大学研究院时,成一论文,题曰突厥通考。
寅恪语朱君曰,此文资料疑尚未备,论断或犹可商,请俟十年增改之后,出以与世相见,则如率精锐之卒,摧陷敌阵,可无敌于中原矣。
盖当日欲痛矫时俗轻易刊书之弊,虽或过慎,亦有所不顾也。
朱君不以鄙见为不然,遂藏之箧中,随时修正。
迄于今日,忽已十年。
值南海战起,寅恪归自香港,寄居雁山,朱君从三台东北大学以书来告曰,前所为突厥通考已详悉补正,将刊布于世,愿得一言以为序引。
寅恪平生治学,不甘逐队随人,而为牛后。
年来自审所知,实限于禹域以内,故仅守老氏损之又损之义,捐弃故技。
凡塞表殊族之史事,不复敢上下议论于其间。
转思处身局外,如楚得臣所谓冯轼而观士戏者。
是今日之不欲更置词于是书之篇首而侈言得失,亦已明矣。
虽然,曩以家世因缘,获闻光绪京朝胜流之绪论。
其时学术风气,治经颇尚公羊春秋,乙部之学,则喜谈西北史地。
后来今文公羊之学,递演为改制疑古,流风所被,与近四十年间变幻之政治,浪漫之文学,殊有连系。
此稍习国闻之士所能知者也。
西北史地以较为朴学之故,似不及今文经学流被之深广。
惟默察当今大势,吾国将来必循汉唐之轨辙,倾其全力经营西北,则可以无疑。
考自古世局之转移,往往起于前人一时学术趋向之细微。
迨至后来,遂若惊雷破柱,怒涛振海之不可御遏。
然则朱君是书乃此日世局潮流中应有之作。
从事补正,既历十年之久,宜其不可更迟刊行,以与世相见,而寅恪今虽如退院老僧,已不躬预击鼓撞钟,高唱伽陀之盛集,但以尝与朱君初治西北民族史之时,一相关涉,终亦不得不勉徇其请,为置一词,以述是书迟延刊布之所由也。
龚自珍诗云,但开风气不为师。
寅恪之于西北史地之学,适同璱人之所志,因举其句,为朱君诵之。
兼藉以告竝世友朋之欲知近日鄙状者。
一九四二年岁次壬午三月一日陈寅恪书于桂林雁山别墅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...
...
...
送个酒而已,她倒霉地赔掉自己,还不知对方是谁。然而霉运继续,姐姐逼她嫁给自己不要的男人,只因他是Gay。Gay?太好了!她可以不用担心臭男人性骚扰。至此,...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