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第285章史才
banner"
>
有了史德,忠实的去寻找资料;有了史学,研究起来不大费力;有了史识,观察极其锐敏,但是仍然做不出精美的历史来。
要做出的历史让人看了明了,读了感动,非有特别技术不可。
此种技术,就是文章的构造。
史才专讲史家的文章技术,它完全是技术的,可以分为组织和文采。
先讲组织,就是全部书或一篇文的结构。
组织是把许多材料整理包括起来,又可分为两部分:
一是剪裁,许多事实,不经剪裁,史料始终是史料,不能成为历史。
二是排列,中看不中看,完全在排列的好坏。
至于如何排列的方法,一部分靠学力,一部靠天才。
良工能教人以规矩,不能使人巧。
现在姑讲几种通用的方法,以为示例:即将前人记载,联络熔铸,套入自己的话里;用纲目体,最为省事;多想方法,把正文变为图表。
次讲文采。
就是写人写事所用的字句词章。
同是记一个人,叙一件事,文采好的,写得栩栩欲活;
文采不好的,写得呆鸡木立。
这不在对象的难易,而在作者的优劣。
没有文章素养的人,实在把事情写不好,写不活。
要想写活写好,只有常常模仿,常常练习。
文采的要素很多,专择最要的两件说说:
一是简洁。
简洁就是讲剪裁的功夫,大凡文章以说话少,含意多为最妙。
二是飞动。
为什么要做文章?为的是做给人看。
尤其是历史的文章,为的是做给人看。
若不能感动人,其价值就减少了。
做文章,一面要谨严,一面要加电力。
不能使人感动,算不得好文章。
如何可以养成史才,前人说,多读,多做,多改。
今易一字,为“多读,少做,多改”
。
多读读前人文章。
看他们是如何做法。
遇有好的资料可以自己试做,与他们比较;精妙处不妨高声朗诵:读文章有时非摇头摆尾,领悟不来。
少做:做时谨慎,真是用心去做,有一篇算一篇,无须多贪做;笔记则不厌其多,天天做都好;做文章时几个月作一次,亦不算少;要谨慎,要郑重,要多改,要翻来覆去的看;从组织起,到文采止,有不满意处,就改;或剪裁,或补充;同一种资料,须用种种方法去做;每作一篇之后,摆在面前细看:常看旁人的,常改自己的;一篇文不妨改多少回,十年之后还可再改。
这种工夫很笨。
然天下至巧之事,一定从至笨来。
古人文章做得好,也曾经过几许甘苦。
《中国历史研究法》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...
她知,他袖纳乾坤天下,谋一旨姻契,只为金戈征伐。她知,他染尽半壁河山,许一世执手,不过一场笑话。她知,九重帘栊之后,他的金锁甲只为另一个她卸下。君兮君亦知...
...
...
...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