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从南京路说到南京城[1]
banner"
>
前列是二十部摩托车领路,随着便是市政府的军乐队,工部局[2]的军乐队,最后是数不完(听说是四百部)的汽车,装着花圈,插着郭府的旗子,一部一部比手车还慢的在大马路上走过,马路两边是人山人海的挤在那儿看——看郭标出殡!
“郭标盖过黄楚九了。”
“远不及盛宣怀!
盛宣怀那次出丧,轰动了几百万人,在上海总算是空前绝后。”
街上的人你一句他一句的在那儿闲谈。
我走不过街。
我有要紧事,被郭标挡住了。
死郭标竟有这么大的力量阻我去路!
路走不通便站在那儿呆想:市政府的军乐队为什么不鼓舞国人抗敌,却在这里为一个公司老板送殡?四百部汽车和汽车用的油如果归马占山指挥,该要发生多大影响?旧式出殡虽然不好,倒给了穷人们一些机会赚口饭吃。
摩登出殡却空废煤油,徒损国力,连叫花子也得不着一些好处。
这是谁的罪过?郭标是已经死了,总不是郭标有遗嘱一定要这样干吧?有人说,出殡纯粹是做给人看的,卖弄一家的财富威风。
我要问:如果没有看戏的人,哪有做戏的人?这不是我们大家的罪过吗?
我从“死人当路”
慢慢的联想到“病人当国”
。
政府是一部机器。
机器上有一个螺丝钉上锈了,就得立刻换一个,否则难免全部崩溃之危险。
中央政治会议常务委员三人中就有两位是害病。
汪先生[3]因病辞职,如果是真的生病,却是政治家应有之态度。
害病而不辞职,勉强病人就职,都是绝大的错误(又不生病,又不就职,又不辞职,当然也是一种错误)。
允许这种错误之存在是中国人民公共之错误。
前数日国府委员多数出京,使重要公事堆积不能处理的有九十余件之多,便是勉强病人负责一念之差所使。
我在大马路等了一个多钟头,最后吟得一首四言小诗:
死人当路,
病人当国;
路走不通,
国将不国?
我写这首小诗,不咎既往,区区之意,只希望国人从此不再允许“死人当路”
,不再勉强“病人当国”
。
[1]本篇原载1932年1月18—19日《申报·自由谈》。
[2]1840年鸦片战争后,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上海、天津等地租界设立的行政机关,是帝国主义执行殖民政策和奴役中国人民的工具。
文中是指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。
[3]指汪精卫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...
...
...
卫蓁娇媚动人,出生名门,是长安城一朵不可攀折的娇花。婚事在即,她即将嫁与年轻的太子。太子温文尔雅,风度翩翩。无人不道这是一桩好亲事。卫蓁却做了一个的梦原来自己不过是一个话本中的人物,太子另有所爱,娶她别有所求,她的存在只是那二人爱恋的阻拦。最后太子登基,迎娶白月光入宫,卫蓁则成了冷宫废后,早早香消玉殒。话本到这里结束,可梦里一切都在延续。不久王朝更迭,一位少年将军起兵谋逆,攻入皇城,冒天下之大不韪。他入宫的第一件事,便是去杀了皇帝,娶了卫蓁的牌位。从梦里醒来后,卫蓁出屋,望着自家后院那位时常来找阿弟一同练武的俊美少年,微微出神。祁宴出生高贵,意气风发,鲜衣怒马,是全长安城最耀眼的存在。若无意外,他会如他的父辈祖辈一样,一生戎马沙场,保家卫国。直到那一日,他如往常来友人家做客。春日的微风荡漾,竹帘摇晃,玉佩碰撞声响起。少年转首,看到帘下一道亭亭玉立的倩影走出。春光明灭,女郎冷清美艳,一惯是不喜言笑。却在看到他后,唇角露出了一丝甜润的笑意,极致的明媚。十七岁肆意张扬的少年将军,轻轻愣住,平静回以一笑,耳后却涌起一层淡淡的薄红。他心中有一场春风化成的疾风骤雨,为她摇晃。此后无论春日秋时,都将逆流而上追逐她。那一日,他动了春心。祁宴向来做事光明磊落,直到那日,决心谋划得到那个有未婚夫的冷情女郎。...
...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