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孔子中庸之道
banner"
>
1.不勉强做事。
孔子追随鲁昭公到齐国,是心甘情愿,没有半点勉强,发于内心。
但要说在齐国做官,是没在当初他的计划内的,实在突然且勉强。
做事要么毫不勉强自己,要么完全勉强自己,没有别的可能。
孔子中庸之道十分讲究发于内心,从根本上讲,它是没有勉强的。
2.不凭兴趣做事,而是凭理智做事。
有的人看到中国文学艺术发达,就断言说中国文化只讲感性,不讲理性,却没看到中国不但文学艺术发达,哲学与科学同样发达!
因此,梁漱溟先生谈中国文化时说:“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质就是智性发达。”
那时叫“智性”
,即理性、理智。
中国文化相当理性,并实现了理性与感性的高度统一,这从孔子身上完全展示。
孔子在鲁国做官,但当他到了齐国,齐景公请他做官他也不做。
同样是做官,此官非彼官。
同样是国家,齐国非鲁国。
但孔子就是孔子,到哪里都一样!
在鲁国做官的孔子就是在齐国不做官的孔子。
孔子在齐国不做官做什么?听音乐啊。
原来做官的孔子随着所处之国的改变,变成了听音乐的孔子。
音乐为艺术,是感性之所发。
做官是科学,是智性之所发。
孔子无论听音乐还是做官,都能做好,在他身上实现了理性与感性的统一,统一后又归于理性。
上面我们讲了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发于内心,此处又讲孔子的中庸之道是理性,岂非矛盾?一点也不矛盾,那发于内心的正是高度理性的大道啊!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传说中破军七杀贪狼三星齐出,便是天下板荡改朝换代之时。一个表面看还处在盛世,但平静的表面下却是危机重重。内有诸王夺嫡,外有敌国虎视眈眈的朝代,却突然出现三星联动的天象异变。暗藏野心,手握天下财富有三成的勋臣之后。夺嫡之争越演越烈,甚至动辄刀兵相见的诸皇子。雄踞西北,一心想要割据一方的游牧铁骑。还有潜藏在西南,时刻不忘恢复故国的前朝余脉。三凶星的预言,究竟会落到谁的身上?黄琼,一个自幼生长在冷宫中的皇子,面对复杂的局面,究竟该如何破茧而出,该怎样才挽回危局重定河山?...
...
...
...
修灵成为绝世高手无望,隐居于都市过着凡人般的平淡生活。可是随身携带了十多年的通仙宝鉴突然亮了,于是乎...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