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小说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孔子做事最推崇中庸之道(第1页)

孔子做事最推崇中庸之道

banner"

>

孔子先后在鲁国太庙主持过十八年的祭祀,是一位大祭司。

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,是为了传道。

孔子归鲁授徒,也是传道。

孔子编定五经,实为中国的《旧约圣经》。

孔子信神,长期做的工作是祭祀、传道与整理经书。

孔子是一位人神中间人,他说“敬鬼神而言之”

,又“罕言性与天命”

,正因为孔子信神,所以他在敬畏神的同时,强调做人的规范。

孔子说“思不出其位”

,人就是人,人不可能是神。

孔了这种思想其实是对“王道”

的否定。

因为很多王者认为自己已经是神,可以为所欲为。

孔子的“仁”

即博爱,但仁不是简单地人爱人,而是在明白神爱人的前提下人爱人。

做人方面,孔子是个快乐主义者,这当然源于他对神的感恩,没有感恩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。

同时也源于他对人通过道必然获得拯救的认识。

有了这两点,孔子的一生都是快乐的。

关于孔子的快乐主义,本书上卷已详述。

做事方面,孔子最推崇中庸之道。

中庸首先是保守的,它是对神、对道的敬畏与追随。

未有我之前,即有天地。

这说明一切均已存在,世界绝不从我开始,我仅是神灵伟大创世计划中的一分子。

中庸是敬畏,是保守,同时也是自信。

中庸是一种中间状态,但通过它我们可以沟通一切。

中庸同时也是自由的、进步的。

中庸首先让人认识到人只能是人,人不可能是神,因此人只能做好分内的事。

有此界定,我们做人有底,做事有戏,不至于太空、太远。

中庸是现实的做人做事态度,它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极限。

中庸之道让我们成功与自由。

下面详述孔子中庸之道。

中庸之道有四大定义: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热门小说推荐
都市之最强弃少

都市之最强弃少

黎尘,京城七大古武家族之一黎家子弟,因父亲有恩与同为京城七大家的水家家主,二人便结拜兄弟,并为黎尘和水婼嫣立下婚约,后因黎尘被暗下黑手,只剩两魂七魄,父母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